?
一、基本情況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信)作為中國特大型的通信運營企業,連續多年入選《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主要經營移動通信、互聯網接入及應用、固定電話、ICT集成等綜合智能信息服務。
隨著全球數字經濟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和技術底座。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5G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快5G商用部署、資源要整合、共建共享”。面對5G發展初期因投資規模大、運營成本高、資產效率低等給通信運營商企業帶來的資金壓力大、盈利預期低、能耗控制難等系列難題,中國電信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國資委、工信部等上級主管部門統籌指導協調下,攜手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下面簡稱中國聯通)創新性提出5G接入網全面共建共享的新思路,2019年9月9日簽訂5G共建共享合作協議以來,雙方用最短時間、花較少投資快速建成了全球首張、規模最大、網速最快的5G SA(獨立組網)共建共享網絡,不僅創造了5G建設運營新模式,推動了企業科技創新,加快了我國新基建的步伐,而且開創了央企協同發展的新路子,為全球大型企業實現合作共贏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二、主要做法
(一)強化機制創新。一是聯合成立集團、省、地市三級共建共享工作專職機構,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雙方共建共享條線的人員實現合署辦公、團隊聯合作戰,專業人才聚合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保障了兩家企業之間工作協同的效率和質量。二是依據共建共享管理需要,重塑流程、聯合制訂共建共享相關的網絡規劃、建設驗收、網絡維護、客戶投訴處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規范,明確細分工作職責、理順暢通工作流程、高效推進爭議處置,推動5G網絡規劃、建設、維護、優化全流程、端到端的協同。三是雙方按照統一的指標體系和數據口徑,聯合對下開展共建共享工作評價與考核,共同打造工作合力。
(二)加大技術創新。一是共同發力、聯合攻克一系列的共建共享技術難題,創新突破了5G接入網共享網絡架構、超級上行技術、4G/5G動態頻譜共享技術(DSS)、多模式無線資源預留策略和獨立多邏輯小區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創新成果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二是立足于推動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拉動國內主設備廠家研制并商用了自主可控程度更高的接入網共享設備,解決了共享網絡高維基帶信號處理、射頻模塊強記憶非線性、天饋系統多頻共存干擾與高頻覆蓋收縮等難題。三是牽頭推進2.1GHz大寬頻段等國際標準制定,聯合開展SA(獨立組網)端到端技術試驗和現網測試并率先實現SA網絡全球商用。四是加大基站設備、MEC(多接入邊緣計算)、UPF(用戶面功能)等網絡核心設備研發力度,規?;七M自研產品落地應用,持續提升企業掌控比例。
(三)深化管理創新。一是共建共享雙方聯合創立“五統一”的合作管理新模式,共同遵循統一規劃編制、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建設計劃、統一運營質量、統一服務體系,實現了“物理一張網、邏輯兩張網,核心網獨立,業務差異化經營”的合作共贏目標。二是共建共享雙方堅持求大同、存小異,充分考慮各自稟賦差異和資源優勢,在網絡全面共建共享的情況下確保了雙方用戶歸屬不變、品牌保持獨立、應用獨立創新、市場持續協同,實現“1+1>2”發展新成效。三是跨運營商聯合開展共建共享勞動競賽,促進雙方人員全面提升知識技能,增強互信合作,激發協同動力。
(四)探索平臺創新。一是采用區塊鏈和云技術,聯合設計、研發了全球首個基于區塊鏈技術、跨運營商云部署的共建共享生產運營調度云平臺,為雙方高度互信互通打造了堅實的數據底座,通過數字化、可視化手段支撐保障了共建共享全流程管理和高效運營能力。二是完善AI(人工智能)智慧節能平臺,從設備屬性、資源負荷、扇區人流、業務規律、場景屬性、用戶價值、網絡覆蓋及未來變化趨勢等多個維度,通過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強化學習等10余種AI模型算法,建立多維動態的“扇區畫像”,對百萬級扇區實現“一扇區一方案”精細化節能時段分析全面深化,有效降低基站功耗。三是雙方依托5G共建共享組織和機制優勢,將共建共享范圍進一步向4G網絡、數據中心等云網設施、科技創新、傳輸等基礎設施和應急通信等領域拓展延伸,共建共享得到全面、持續的加強與深化。
三、改革成效
(一)經濟效益極其可觀。通過5G共建共享,極大緩解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5G建設和運營上的資金壓力,快速建成了覆蓋深度廣度與網絡質量均行業可比的5G網絡,截至2021年底兩家企業共建共享的5G基站總量已達到69萬個,5G網絡覆蓋了全國所有城市、縣城和部分發達鄉鎮。同時,通過4/5G協同開展的4G共建共享基站規模也超過了60萬個。截止2021年底4/5G共建共享已為兩家企業節省網絡建設投資超過2100億元,每年節省運營成本超過200億元。
(二)社會效益非常顯著。通過5G共建共享,一方面充分整合了雙方企業的優勢資源,短時間內實現大規模的5G網絡覆蓋,有力推動了我國5G領先戰略實施和企業自主創新步伐,為經濟社會加快轉型升級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充分享受綜合信息服務的需要等提供了堅實的網絡能力保障;另一方面有效避免了移動基站大量重復建設,依照2021年底共建共享狀況估算,每年節電規模已超過100億度、折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600萬噸,促進了企業節能減排、綠色運營。
(三)技術創新成果豐碩。通過聯合攻關,短時間內取得了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牽頭制訂了多項國際和行業標準。截止2021年底已擁有近500項授權發明專利,其中包括50多項PCT(專利國際申請)授權發明專利;主導制定了12項國際標準和8項行業標準。5G共建共享技術管理創新成果榮獲2020年中國通信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通信行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一等獎等榮譽。
(四)國際示范效應明顯。5G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和借鑒學習。共享網絡架構獲得2021年“德國IF(漢諾威)工業產品設計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集團公司被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授予2021年度亞洲移動大獎,日本KDDI、韓國LG U+、馬來西亞U mobile等海外多家通信運營商上門學習5G共建共享有關的技術、管理、運營等經驗做法。